旧物记
老房子要拆了。整理旧物时,在樟木箱底发现一叠泛黄的信笺。母亲的字迹依然清晰,仿佛昨日才写下。那些叮嘱与牵挂,穿越二十载光阴,轻轻落在掌心。
记得那时在异乡求学,总嫌母亲来信太勤。她说巷口的槐花开了,说父亲又添了几根白发,说邻居家的小狗生了一窝崽。琐碎的日常里,藏着化不开的思念。而我总是匆匆回信,三言两语,便又投入自己的世界。
翻到最后一封,邮戳日期竟在我归家前一周。母亲写道:"院子里的桂花开了,给你留着做桂花糕。"可我到家时,桂花早已谢了。母亲站在树下,笑着说:"明年还会开的。"谁知这一等,就是永远。
如今握着这些信,恍然明白,遗憾原是岁月的馈赠。它让我们在失去后懂得珍惜,在怀念中学会感恩。就像这叠信纸,虽已泛黄,却比任何新纸都珍贵。
窗外的槐花又开了,洁白如雪。风过时,花瓣纷纷扬扬,像极了那年母亲站在树下,目送我远行的身影。
整理旧物的过程,像一场与时光的对话。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特定的记忆,仿佛时光的容器,封存着往昔的片段。那只缺了口的青花瓷碗,是外婆留下的。记得她总用这只碗给我盛汤,碗沿的缺口朝外,说这样不会划伤我的嘴。如今捧着这只碗,仿佛还能闻到外婆煮的莲藕排骨汤的香气。
书架上那本破旧的《红楼梦》,是高中时最要好的同学送的。那时我们常常躲在教室后排,分享这本书,为宝黛的爱情唏嘘不已。后来她去了国外,渐渐断了联系。翻开书页,夹在里面的枫叶书签已经脆得几乎要碎掉,却依然保持着当年的形状。
抽屉里躺着一枚褪色的校徽,是大学时的。记得毕业那天,我们相约十年后再聚。可十年过去,各自为生活奔波,那个约定终究成了空谈。校徽上的校名已经模糊,但那段青春岁月却愈发清晰。
整理到最后,发现一个铁皮盒子,里面装着儿时的玩具:一个掉了漆的铁皮青蛙、几颗玻璃弹珠、一叠泛黄的画片。这些不起眼的小物件,曾经是我最珍视的宝贝。记得那时为了集齐一套水浒人物画片,省下早饭钱去买干脆面。母亲发现后,没有责备我,而是每天多给我五毛钱,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能饿着。"
铁皮盒子的角落里,还躺着一枚铜钱,用红绳穿着。那是奶奶给我的压岁钱,说是开过光的,能保平安。我那时不信这些,随手扔在盒子里。现在想来,那红绳上的结,是奶奶用她颤抖的手,一遍遍打好的。
整理这些旧物,就像翻开一本厚重的相册。每一件物品都是一张照片,定格着某个瞬间。那些曾经觉得平淡无奇的日常,在时光的滤镜下,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
遗憾总是与温暖相伴而生。就像母亲的信,当时觉得啰嗦,现在读来却字字珍贵;就像外婆的碗,当时觉得老旧,现在却成了最想留住的念想;就像同学的赠书,当时觉得平常,现在却成了青春最好的见证。
岁月如流水,带走了太多,却也留下了这些温暖的印记。它们提醒着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往往就藏在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里。当我们懂得珍惜时,遗憾也会化作另一种形式的圆满。
窗外的夕阳斜斜地照进来,给这些旧物镀上一层金边。我轻轻抚过每一件物品,像是在抚摸时光的纹路。或许,这就是生命最动人的地方:在遗憾中学会珍惜,在失去后懂得感恩,在怀念里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
收拾完最后一箱旧物,我站在空荡荡的老房子里。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进来,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那些被带走的物品,将在新家里继续讲述它们的故事;而那些留下的回忆,将永远珍藏心底,成为生命中最温暖的底色。
走出老房子时,我回头望了最后一眼。斑驳的墙面上,还留着儿时刻下的身高标记。那些歪歪扭扭的线条,记录着一个孩子的成长,也见证了一个家庭的悲欢。如今,这栋老房子即将完成它的使命,但那些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将永远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
风起了,卷起几片槐花,轻轻落在肩头。我忽然明白,生命中的遗憾与温暖,就像这飘落的花瓣,终将化作春泥,滋养着未来的岁月。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带着这些温暖的记忆,继续前行,在新的故事里,写下属于自己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