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知古录》再版说明
《咸阳知古录》是已故文化名人、原咸阳市文化局局长王枫林先生的遗作。先生在世时,曾以内部形式分册出版了《咸阳古迹略》、《咸阳历史故事选》、《古诗话咸阳》三个单行本。1985年,王枫林先生不幸去世。为纪念先生对咸阳市文化、文物工作所作出的贡献,在原咸阳市文物局的支持下,先生生前好友经过认真校核,将三个单行本汇编成册,定名《咸阳知古录》,于1993年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
王枫林先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将一生的心血倾注于咸阳的文化事业,在保存、保护咸阳文物古迹,建立、发展咸阳文博单位和文博事业方面留下了众人一致的好口碑。不但培养了一大批文化、文物专业干部,而且扶植创造出一大批文化、艺术、戏剧等方面的优秀作品。在大量日常工作事务缠身的情况下,先生身体力行,利用业余时间写成了最后集结为《咸阳知古录》的三个单行本,洋洋洒洒,几十万言,足见赤子之心。
《咸阳知古录》以历史史实为线索,以出土文物和历史遗存为依据,以文学的形式,全面介绍了咸阳历史、文化、文物,名胜古迹,图文兼备,通俗易懂,是一本难得的爱国主义乡土教材和具有地方志意义的普及读物,深受群众喜爱。在宣传咸阳、认识咸阳、研究咸阳方面具有开创性的价值,无他书可出其右。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并为社会各界提供有关咸阳正确翔实的历史文化信息,在咸阳市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名誉会长苏耀先的倡议下,咸阳市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与咸阳市文物旅游局合作,邀请原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名誉院长石兴邦先生担任学术顾问,组织原来曾参与《咸阳知古录》初版整理工作的老同志,并扩展部分文史专家,对《咸阳知古录》作再版修订。这次修订的原则是:保持先生原书的创作思想、体例结构、行文风格和本意原貌,核对古籍文献引用,核准文物古迹记述,核查书面文字疏漏。修订工作先后四次集体讨论,四次校订,花费了大半年时间。参与者均为离退休老同志,且年逾古稀,几位耄耋老人不但积极响应,而且热情极高。大家不顾酷暑炎热,不讲工作条件,不讲任何报酬,毫无索求,义务工作。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科学求实的态度,努力使再版的《咸阳知古录》不出纰漏。尤其是石兴邦先生已高寿90多岁,以年迈之躯逐字逐句审阅了校订稿的全文,这种工作热情和负责精神,不仅仅是对王枫林先生的崇敬,而且也是对咸阳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敬仰和追求。
当这本书即将交付印刷时,适逢先生诞辰90周年,谨以此书的再版对王枫林先生表示深切地怀念。
感谢在新疆工作的陈炬同志,不远千里,寄来他为本书重新创作的插图绘画。感谢王枫林先生的女儿王雅平女士为本书所提供的必要资料和积极配合。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再版中难免还会有舛误出现,恳望读者不吝施教,多提宝贵意见。
咸阳市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
咸阳市文物旅游局
2013年10月12日
另附:怀念与感谢
秋风黄叶,人间愁绪,怀念父亲的思绪常常萦绕心头,好像永生难忘了。
二十八年前,刚刚寿逾花甲的父亲竟早早地走了,为儿女留下了不尽的怀念。父亲是一个读书人,虽然所学的是化学专业,却热爱着文博事业。在他担任咸阳市文化行政部门领导时,把心力倾注于对咸阳文物和文化历史的调查与研究,乞乞矻矻,默默无声,留下的仅是一页页密麻麻的手稿和一串串看不见的脚印……
父亲生前编著了《咸阳古迹略》《咸阳历史故事选》《古诗话咸阳》等三个单行本,内部出版发行。1988年,父亲的生前好友在咸阳博物馆举行纪念父亲逝世三周年座谈会,提出了整理出版父亲三个单行本的意愿。在父亲去世八年后的1993年,咸阳市文物局及其领导积极支持,父亲的生前友人、部下李宏涛、刘凤洲、王同华、毛云霄等同志,把三个单行本整理汇编成《咸阳知古录》一书,由咸阳市文物局交陕西旅游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这本《咸阳知古录》的出版,饱含着咸阳市、咸阳市文物局许多领导、同志和我的前辈许廷方、石兴邦、吴来宝、王志杰、曹发展、李宏涛、刘凤洲、王同华、毛云霄、成中艾、陈炬及秦都区政协、咸阳日报社印刷厂等单位对我父亲本人及其作品的热心和关注。
2013年,在《咸阳知古录》出版二十周年之际,咸阳市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在名誉会长苏耀先的倡议下,咸阳市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咸阳市文物旅游局积极响应。咸阳市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邀请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名誉院长石兴邦先生担任学术顾问,组织原来参与文稿整理、现在还健在的老同志及部分文史专家等,启动了对这本书的再版修订工作。为了保证再版质量,咸阳市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专门成立了修订领导小组,咸阳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咸阳市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会长王汉洲担任组长,咸阳市文物旅游局局长高春毅担任副组长,中共咸阳市委党校原副校长、咸阳市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贾振为具体领导、协调并指导工作。参加修订小组的人员有张鸿杰、梁澄清、王立新、刘凤洲、王同华、郝亚莉、孙东位等。我也有幸参与其中,亲眼看到了石兴邦先生和大家一起,忘记年龄、忘记身体、忘记酷暑,全身心地投入校对修订工作的感人情景。亲身领略了大家为一句诗、一个词、一个人名、一个地名反复求正、毫不马虎的认真精神。如果说1993年父亲的三个单行本能够得以集结出版,是了却了父亲的一桩心愿,那么这次修订再版,父亲的在天之灵,一定会更加感到欣慰。作为子女,我们也同样充满感激之情。
为此,我及我的家人并代表已经逝世的父亲,向各有关单位、领导以及参与《咸阳知古录》初版、再版的各位前辈、同志表示衷心感谢!
《咸阳知古录》是在关心、热爱咸阳的一批文化学者共同操办下才完成了初版、再版。《咸阳知古录》也应该属于咸阳和热爱咸阳的每一位公民!
王雅平
2013年10与12日
- 上一篇:二月桃花笑春风
- 下一篇:轻弹一首心曲,莲心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