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猫散文网

纪念邵逸夫先生

2023-08-17
有的人,认识了一辈子,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有的人,懂了一辈子,却不一定真正认识;有的人,在这一辈子里既不能认识,也不会懂得。前几天刚刚仙逝的逸夫先生,就属于我这一辈子既不能认识,也不可能懂得的人。可是这...
有的人,认识了一辈子,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有的人,懂了一辈子,却不一定真正认识;有的人,在这一辈子里既不能认识,也不会懂得。前几天刚刚仙逝的逸夫先生,就属于我这一辈子既不能认识,也不可能懂得的人。可是这几天,通过网络、电视、报纸连篇累牍的报道,我深深地感觉到,虽然我这一辈子再也不会认识邵逸夫先生,但是,我却在内心深处懂了他,为他的人品为折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由衷地敬重他的为人、处事……

逸夫先生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和拼命精神,终于登上了人生之巅。一生中,他没有官商勾结,他没有鱼肉百姓,他没有为富不仁,他没有炫贵傲世,他没有富而乱性。仅仅这几点,就足以让我们现在许多暴富一族们汗颜,就足以让我们现在许多的权贵们脸红。

曾经,逸夫先生前往美国购买有声电影器材,途中轮船触礁沉没,幸亏命大,落水的他硬是抱着一小块木舢板,在茫茫的大海上飘泊一夜后,终于获救生还,并从美国好莱坞买回所需的“讲话机器”,成就了其事业的起点。

曾经,逸夫先生为了写剧本在陋室枯坐,两只腿又被蚊虫咬得吃不消,他只好打上一桶水,把脚泡在水里,从而逃避蚊虫的叮咬。写成剧本后,逸夫先生为了拍出中国第一部的有声电影,又历尽了千辛万苦,历经多年努力,才得以成功。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差点让他跳入了太平洋。

曾经,逸夫先生每天最低限度看一部电影,几十年来坚持不辍。好的电影和坏的电影他同样喜欢。他要看好的电影好在哪里、坏的电影怎样坏。他不但是看电影最多的中国人,而且他也是中国最精通业务的电影企业家。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他就精通了电影中的任何工作:剪辑、摄影、化妆、剧本、导演,样样内行,在娱乐界,逸夫先生是绝对的内行领导内行。

曾经,逸夫先生是那么地重视青年才俊,敢于委以重任。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公司为拍一部投资100万港币巨资的《江山美人》,许多人因投资太大,许多圈内人和他的朋友们都劝他放弃,但逸夫先生慧眼识珠,顶着巨大压力,大胆起用年仅30岁的李翰祥担任导演。李翰祥果然没有辜负逸夫先生的厚爱,《江山美人》一炮打响,创下当时香港电影票房最高纪录,并且囊括了第五届亚洲电影节五项大奖。这部电影不但使邵氏公司站稳了脚跟,也使李翰祥一举成名。

曾经,逸夫先生是香港影视界的伯乐,培养和挖掘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1971年开设了被誉为“港星摇篮”的训练班,香港演艺圈“黄金一代”如: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刘嘉玲等顶尖巨星,乃至大导演杜琪峰等都出自这个训练班。《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等巨制捧出了“五虎将”黄日华、刘德华、梁朝伟、苗侨伟、汤镇业;女星则在汪明荃、赵雅芝、郑裕玲后,捧出陈玉莲、曾华倩、戚美珍、黎美娴、刘嘉玲等各具特色的花旦。值得一提的是,“四大天王”的人选和称号,也由逸夫先生一手操办。

曾经,逸夫先生自己制片相当“严谨”,为了保证影片质量,他对影片严格把关。出现劣片,若无法补救,宁愿烧掉。逸夫先生说:“在早期,我成日烧片,没有好的戏,我宁愿烧,烧掉好多部。”“观众看了劣片一定好不开心,看多了,就会对你失去信心,所以做劣片不如烧。”据称,邵氏在迄今的37年间,烧掉的影片以十部计。“邵氏出品,必属佳片”,此话绝非诳语。

曾经,逸夫先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之最。拍摄了中国最早的有声粤语电影《白金龙》;拍摄影片1000余部,为中国所有电影制片厂之冠;拥有最多的影院,最高时期达200多家,为中国私人拥有量之首;建造了亚洲最大的电影拍摄基地;历史上最年长的在任上市公司主席。

曾经,1974年获英女王颁发CBE(大英帝国勋章)勋衔以表扬他在娱乐事业的成就,港督麦理浩爵士主持授勋。1977年获英女王册封为KNIGHT BACHELOR,赐予爵士衔头。1991年,美国旧金山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以表彰在社会公益贡献。1998年,获特区政府颁发的GBM(大紫荆勋章)勋衔。

最让人敬佩的是,虽然逸夫先生一直稳居香港超级富豪排行榜上,但他视金钱为身外之物,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是世界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在中国,虽然逸夫先生不是首富,但他捐献义款最多。据统计,二十多年来,他共向内地捐赠了34亿港元,兴建了5000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它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中国各地。早在1973年他就设立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为此他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曾经,2002年11月15日,逸夫先生捐资创立的“邵逸夫奖”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医学及天文学三方面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授予100万美元奖金。“邵逸夫奖”100万美元的巨额奖金足以媲美被视为国际最高自然科学奖项的“诺贝尔奖”,因而被称之为“21世纪东方的诺贝尔奖”。第一届颁奖于2004年举行,基金总额已高达50亿元。

逸夫先生来的平凡,生的伟大,走的低调,走的从容。逸夫先生一生贡献良多,真可谓功成名就,心想事成,荫惠亿人。可在灿烂的人生背后,逸夫先生一生生活简朴低调,既使是人生的最后一程,都贯彻了这种朴实的作风。逸夫先生一月六日在家中安详去世,一月十日就入土为安,最后送别的只有至亲,香港现任特首都吃了闭门羹。

作为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百命老人,作为一个享誉天下的百命老人,作为一下德惠天下的百命老人,就这么默默地离我们远去了。一百零七岁的寿命,是命运对德高望众的逸夫先生最好的奖赏;一百零七岁的寿命,是上天对义薄云天的逸夫先生最大的眷顾;一百零七岁的寿命,更是对我们后生最好的警醒。善有善报,天人相应。

试看看我们身边现在那些有钱有势之人,不是为自己或女子举行穷奢极欲的婚礼为能事,就是以相互攀比财富为荣耀,不是以相互攀比豪宅、豪车为风雅,就是以欺男霸女为骄傲,不是以欺压百姓为噱头,就是违法乱纪为乐趣。更为好笑的是,近期有一个拍电影的,自以为手中有了几个钱,竟然敢违反国策,违法偷生好几个孩子,不仅不向社会公众道歉,还找出了许许多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为自己偷生而开脱,实在令人齿冷,实在令人心寒。这些所谓的人物,实在与逸夫先生无法相提并论。在逸夫先生面前,我们身边那些所谓的有钱有势之人,都是乞丐,都是赤贫,都是贱民。

呜呼哀哉,焕焕其业泽天下,巍巍其名耀星光。草木人神共感念,河流山川齐哀伤。邵公逝兮广厦在,德道永兮归苍茫。

呜呼哀哉,红尘莫道如清梦,岁月沧桑浮沉中。生前演尽无聊戏,死后始知事非空。

呜呼哀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逸夫先生精神必将永存!

有所思,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