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需要钝感力
不少“情感专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某行为说明某男子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男人绝对不能要!否则……”久而久之,姑娘们就变得越来越敏感,也开始热衷于给恋爱对象贴标签,通过蛛丝马迹判定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但她们忘了,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单凭某一行为就将一个人归入某种行列未免有失偏颇,有时还会影响到婚恋的幸福指数。
李樯编剧的都市情感片《好想好想谈恋爱》中有这样一句对白:“爱情是同一个苹果切成两半后之重新组合。只是老天爷把切成两半的苹果分别抛到各处,一半遇到另一半的概率就近乎是零。”所以,没有谁是专门为谁打造的,一个人总有让伴侣不满意的诸多缺点。于是,相处过程中的许多细节就变成了所谓的“爱情罪证”,而许多女性尤其喜欢收集这种罪证。对方不舍得为自己花钱啦、走路的时候不让自己走右侧啦、通电话时不让自己先挂断啦,随便哪一条都足以变成一根鱼刺,梗在爱情的喉咙里,成为某男被嫌弃或者抛弃的理由。如此,的确剔除了不少爱情渣滓,但也容易让人错失那些还有改进余地的好姻缘。
有时候,爱情是需要有些钝感力的,太过敏感、急着评判爱人从来不是明智之举,我的一位闺密就是钝感的受益者。大学毕业后,为了节省房租,我曾和闺密及其男友合租过一套两居室,闺密男友的很多做法就让我非常不舒服。比如说吧,闺密很舍得为男友花钱,而对方却有些小气,几乎没送过她什么值钱的礼物;有一次因为闺密没把大门锁好,导致出租屋遭窃,他们的财产被席卷一空,看着闺密自责的样子,男友不但没安慰她,反而责怪她不小心,让一旁的我非常气愤。而且,对方来自于单亲家庭,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非常重视母亲的意愿,动辄就“我妈说……”。所以当时的我常为闺密抱不平,觉得她跟了一个自私又恋母的男人一定没什么好果子吃,可闺密却仿佛感觉迟钝,竟然跟对方一路走了下去,直到结婚生子。
这些年再见闺密的老公,我却发现他好像变了一个人,最明显的变化是物质上变得大方了,只要是闺密看上的东西,他从来都不会心疼价钱。有一次闺密在商场被骗,他第一时间来电安慰,一句谴责的话都没说。而且,现在的他事事以老婆为重,其次才会考虑母亲的意见。某日跟闺密聊起这个男人的变化,她带着浅笑告诉我:“那时的他不成熟,加上家境又不好,自然有些小气,又是刚刚谈恋爱,不知道关心人也是正常的。但只要有耐心,勤沟通,他总会成熟起来的。当初我们又没什么大矛盾,相处也算融洽,要是为了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就分手,岂不是太可惜了?”
闺密的话让我一怔,继而也释然了:是啊,做女人真的不需要那么精明,有时候钝感一些反倒是种福气。倘若对方真的是人品不佳无药可救,一脚踢开也没什么可惜的。但如果只是不符合某些情感专家的评判,也只是因为对方还没学会怎样去爱,真的不必就这样急着放弃这段感情。好女人应当是一所好学校,她们懂得给对方机会,在相处的过程中慢慢磨合,让感情趋于完美。这样经营一段情感,实在比站在茫茫人海中执着地等待所谓的完美伴侣要靠谱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