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猫散文网

格子(外一题)

2023-08-09
生活中有很多格子。 我最早接触格子大约是在五六岁吧。那时还是大集体时代,大人们每天忙着“四乎乎”(早上出工麻乎乎、路上赶时急乎乎、地里干活热乎乎、晚上回家黑乎乎)地挣工分,基本无暇照顾孩子。...

生活中有很多格子。

我最早接触格子大约是在五六岁吧。那时还是大集体时代,大人们每天忙着“四乎乎”(早上出工麻乎乎、路上赶时急乎乎、地里干活热乎乎、晚上回家黑乎乎)地挣工分,基本无暇照顾孩子。大孩子上了学,小孩子在家无人照看,就由大孩子带到学校去。那时的学校,没有学前班和幼儿园之类的学前教育机构。大孩子带的小孩子一般都是谁带跟谁班。我跟着姐姐在四年级的一个教室里。和我同样跟班的还有五六个孩子。姐姐他们坐教室三排桌子的右边和中间,我们几个坐左边。只要我们不捣乱,老师一般是不管我们的。我们都由哥哥或姐姐们管理,他们在上学前就给我们布置好了一天的作业,作业大都是照着他们念过的课本学写字。姐姐给我布置的作业多数是写大小楷。不知怎么搞的,写字本上那么大的格子,我就是写不到格子中间去,一写就出格了。我也为此想过很多法子,曾经把毛笔用刀子转圈往小里裁(用我们的话说就是阉小)。可那也不顶事,字还是照样写不到格子里去。为此,我不知挨过姐姐多少训斥和巴掌。和我一块跟班的有几个女孩子,她们却写得很好,没有出格的,格子对她们来说显得很大。她们写的大小楷,让我嫉妒死了。我曾经还撕过她们写的字。

现在想起来很好笑,可又很怀恋。

这是我首遇的格子,是学习上的格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遇的格子就越来越多。特别是有些无形的格子,遇得更多。

记得有一年大年初一,我沉浸于做一个木头玩具枪,没有跟大人们一起去“初兴”。结果正做到高兴时,父亲回来了,随着“你就出了格了”的一句骂声,我的屁股上就挨了几脚。我当时就很纳闷,怎么不“初兴”就出格了呢?格子在哪里?是什么格子?

还有一次,我骑着自行车去赶集,走在右边道上。对面来了一个人也骑车走同一个道。我就没给他让路,硬是把他撞了个人倒车子坏,还骂他出格,把我的路占了,好像靠右行就是一个无形的格子。以前国民党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渠曾经反对过车辆右行,他说:“新生活运动什么都好,就是车辆行人靠右行不好。车辆行人都靠右了,把左边空着干什么?”他的反对没顶用,以后还是都靠右行。这当然是一个笑话,不足为证。但说明靠右行早就成了一种规矩。

还有我们每天要过十字路口,遇红灯停,遇绿灯行。这已成为人人皆知的规矩。

所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格子。这些格子有有形的,有无形的,无处不有处处有。它规范了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没有了格子就没有了规范。没有了规范,混乱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因此,现在想起来,我以前的那些出格,恐怕就是超出了规范的结果吧。

把握今天

今天是什么?有人会问。

要我说,今天就是成功。

记得有一年高考,作文题是一个材料作文。给的材料是几个图案:有一个人挖了几口井,都快接近水面了,可他却放弃了,认为那里没有水,一连换了好几个地方,留下了几个半拉子工程。

生活中的半拉子,何止打井人,何至你我他,何止千千万!之所以有那么多半拉子,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惰性,都有一种侥幸心。惰性支配你等待明天,侥幸心驱使你觉着“明天就好了”。

其实,撕一张日历很简单,而要把握住一天却很不容易。我们应该记住,也必须懂得:一个今天抵得上几个明天。某种意义上说,成功就来自于能抓住今天,能坚持住。而失败也就往往源自于轻易地放弃,依赖了明天。

传说中,五台山上有一种鸟,长着四只脚和一对翅膀。人们叫它“寒号鸟”。春夏季,寒号鸟羽毛丰满,很美丽。它到处只管炫耀,而不愿去找食物。饿了吃树叶,渴了喝露水。一直在想:过一天算一天吧。快到冬天了,别的鸟都在筑巢攒食物。这时的寒号鸟羽毛脱光了,炫耀不成了,就啥也不做,整天睡在岩缝中躲清静。冬天到了,夜里很冷,别的鸟卧在早筑好的巢里享受着,而寒号鸟却在岩缝中冻得不停地叫:“哆嗦嗦,哆嗦嗦,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可到了第二天,它又说,“得过且过,得过且过,太阳下面好暖和,舒舒服服好睡觉。”就这样一天推一天,待到大雪来临时,寒号鸟被埋在厚厚的雪下,再也叫不出声来了。

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今天,那就很有可能成为现实中的寒号鸟。我在恢复高考的那一年,曾和一个好友一块订了复习计划,一块备战当年高考。好友精力充沛,雄心勃勃,每天都提前完成了复习计划,并做第二天的一些题。可我每天都落一点计划,以至临考时还没复习完。高考时他如愿以偿,我自然名落孙山。失去了那次机会,我就再也无缘高等学府。这,给我留下了终生的遗憾。如果不是通过自考弥补,我的大学梦是永远圆不了的。

那次高考的失败,给我终生教训。自那以后,我一直对今天情有独钟。为了不再依赖明天,我曾把清朝钱鹤滩的《明日歌》抄挂在床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天,今天,一字之差,一天之别,可如何对待,结果却迥然不同。

责任编辑 王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