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富房不陋
人生有时难免有些无奈,比如身处陋室。
我居住的陋室,绝对名副其实。它建于1983年,其简陋首先表现在设计不合理。不足110平方米的房子被分割成9个小房间,客厅不足10个平方米,厨房和洗手间仅可容身,三个卧室稍大,每间有13个多平方米。它的第二个单元结构非常奇怪,两边的二室一厅旁边各有一套一室一厨。后来单位为了便于装煤气管道,将二室一厅进行了改造,新加了一个厨房,这样两室一厅就变成了小三室一厅。再后来,单位将旁边的一室一厨一洗手间附带卖给了我,住宅也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陋室更简陋的地方还在于它完全没有经过装修。房门是杉木的,外表看来像个大大的“日”字,朝外的一面涂红漆,朝里的一面刷黄漆;窗子分为两截,上面是护窗,下面有三扇嵌着玻璃的方格状的窗门。天花板和四面墙壁涂了白涂料,那是原来住户的“杰作”,地面则是纯水泥,百分之一百的原装货。
其实,我最初曾打算装修房子。1996年3月初单位就将这套两室一厅分给了我,然而,为了丁点经济利益,房主的父亲不顾其儿子早已从单位辞职的事实,赖着不退,还擅自将房子出租给在本校工作的一位职工。7月份,单位强令此人退房,租住户提出与我原来住的一套一室一厨相交换,单位同意了。两套房子的交接是在同一天,根本没给我留出装修的时间。后来也计划买套新房,但单位许多年前就说要搞私房联建,思量着单位建的房子总比开发商的便宜,于是打消了买商品房的念头。没想到单位说了那么多年,在很长时间里,联建的私房依旧是一个概念。
人的本性是向往舒适的。在这座城市,我的同学和同龄朋友住的房子个个都比我好,他们的公寓窄的140平方米,宽的达到180平方米,个别的甚至搬出了公寓,住上了几百平方米的别墅。朋友们的房子全都搞了装修,天花板流光溢彩,地板光可鉴人,如果不是房间里那种强烈的私人意味暗示着你,你一定疑心自己走进了五星级宾馆。说自己不羡慕,绝对是假话。事实上,这些年我跟朋友们的应酬一般都在外面,很少将他们带到家里,就是怕对比过于强烈。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正因为身处陋室,时时想着必须改善自己的生存境遇,更为了不被别人看轻,我在事业上也就特别努力。十几年来,我利用空闲时间写作,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了4000多篇作品,其中大量作品被权威报刊转载,2000年起每年都有作品收入权威文学年选,并入选《中国当代杂文二百家》(1949-2009)、《名家名篇精短散文》等重要选本,几篇作品还被央视“子午书简”、读者的挚爱诗文音乐朗诵会(《读者》主办)选用。在文学图书出版艰难的情况下,出版了好几本公费著作。《不为繁华易素心:民国文人风骨》一书更是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而我周围某些住着漂亮房子的朋友上班之余大多忙着喝酒、打麻将,只要出了自己单位的大门,就不再有人知道他们的高姓大名。
单位的新小区正在施工,不久的一天终会搬离现在的陋室,住进漂亮的电梯房,但无论以后的生活变得如何舒适,我都不会忘记自己住过的这套陋室,它告诉了我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心灵富有,再简陋的环境也会显出本质的高尚。
(编辑 慕容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