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药不必苦口
有病需要吃药,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一说起吃药,人们就会想起“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一古训。
过去,人有了病,往往要熬汤药。汤药奇苦无比,难以下咽。人们常常要下很大决心,抱着赴难的勇气,恨病吃毒药。现在医药业也开始人性化了,为了解除人们怕苦的恐惧,在苦药外面裹了一层糖衣,使过去让人一想起来就皱起眉头的苦药,变得不那么可怕了。
吃药是为了治病,治病的良药可以不苦了。同理,忠言,或者说批评,也不一定非要逆耳。
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也就是三年不鸣,然后一鸣惊人那位,酷爱养马,让自己心爱的马,穿五彩艳丽的锦衣,住金碧辉煌的厅堂,睡设有帷幕的床,吃美味的枣肉。可那马却没福消受,最后肥胖而死。
这下不得了了,就像现在某些人心爱的狗宝贝死了一样,楚王的难受之情难以表达。现在的人难受也就少吃几口饭而已,可楚王有权,一有权,做出的决定就往往匪夷所思。楚王命令全体大臣致哀,准备用棺椁装殓,一切排场按大夫的葬礼安排。左右大臣纷纷劝谏他不要这样搞,楚王非但不听,还下了一道通令:“敢为葬马向我劝谏的,一律杀头。”
优孟听说了,闯进王宫就号啕大哭。别看他无职无权,他可是有机会接近最高领导的。楚庄王一看他哭得这么动情,吃惊地问他为什么哭,优孟回答:“那匹死了的马啊,是大王最心爱的。像楚国这样一个堂堂大国,有什么事办不到的呢?大王竟只用一个大夫的葬礼来办马的丧事,未免太不像话。应使用国王的葬礼才对啊!”
楚庄王问:“照你看来,应该怎样呢?”
优孟回答:“臣建议用雕花的白玉做棺材,用红木做外椁,调遣大批士兵来挖个大坟坑,发动全城男女老弱来挑土。出丧那天,要齐国、赵国的使节在前面敲锣开道,让韩国、魏国的使节在后面摇幡招魂。建造一座祠堂,长年供奉它的牌位,还要追封它一个万户侯的谥号。这样,就可以让天下人都知道,原来大王把人看得很轻贱,而把马看得最贵重了。”
楚王这时终于恍然大悟。如果这个优孟不用这种办法,而是像大臣似的,一本正经地上个奏章,或是义正词严地批评楚王贵马贱人,那结局肯定不妙。
与这个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晏子劝齐景公不杀烛邹的故事。故事大意是说:
齐景公喜射鸟,下令让烛邹负责养鸟,然而鸟却被烛邹弄丢了。齐景公发怒,命令官吏杀掉他。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请允许我一一列举烛邹的罪行,然后按照他的罪行处死他。”齐景公说:“可以。”于是召见烛邹,并令晏子在自己面前列举他的罪行。晏子说:“烛邹!你负责替我们国君养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国君由于鸟的缘故处死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各诸侯听到这件事,因而认为我们国君看重鸟而轻视人,这是第三条罪行。”烛邹罪行列举完了,晏子请求齐景公处死烛邹。齐景公说:“不要杀他了,我听从你的教诲!
如果晏子按常规劝阻,很可能烛邹的脑袋没了,自己的脑袋也没了。
【原载2012年6月29日《北海晚报·同题随笔》】
插图/批评的艺术/赵天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