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中道”
有一个人去拜访朋友,朋友为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菜,但是菜里忘了加盐,全都难以下咽。主人说:“哦!原来忘了放盐!”赶紧把每道菜都加上一些盐,再尝尝,果然味道变得很可口。客人心想:加上一点点盐就这么好吃,如果再多加一些岂不更好,要是直接吃盐,味道肯定美极了!于是,他回家后直奔厨房,拿起盐罐就往嘴里倒……
听了这个故事,大家都会笑话这个笨人。实际上,很多人都犯过上述同样的错误。
比如,人们都说年轻人应该努力工作,但是有人过劳死;人们觉得花钱很痛快,所以过度消费;有人觉得谈恋爱很美好,所以不断地换男、女朋友……凡事都有一个度,如人饮水,甘苦自知。美好的人生,就是你知道自己该放多少盐。
在古代印度,苦行是一种共同认可的修行方法。据记载,为了追求真理,乔达摩·悉达多出家之后,依照当时的习俗,修苦行六年,每日只食一粒麻麦,以致身体消瘦,面色枯黄,四肢无力,还要苦练停止呼吸的瑜伽功,极端痛苦。
在关键时刻,他听到伴随着美妙的琴声,传来动听的歌声。他领悟到,当琴弦太松的时候,弹出来的声音就不悦耳;太紧的时候,琴弦又会断。所以最好不松不紧,才会弹出美妙悦耳的音调。琴声让他明白,在修行的过程中,生命之弦如果绷得太紧,就会心烦气躁;放得过松,又会陷于懈怠。要不急不缓,行于中道,这样才是正当的用功方法。
于是悉达多放弃极端的苦修,来到尼涟禅河边,接受了牧羊女的乳糜供养,待体力逐渐恢复之后,才端坐于菩提树下沉思,夜望明星,悟道成佛。
当佛陀是太子的时候,他享受了极端的快乐;而在六年的苦行中,他又经历了极端的痛苦。最后他明白,不走极端,回归中道,才是正途。
据韩国职务精神压力学会最近进行的调查,韩国上班族有精神压力的达到95%,比美国的40%、日本的61%高得多。工作积极、努力是件好事,但希望在短时间内做很多事,一急二紧张,就会心浮气躁,血压跟着升高,对身体反而是消耗,无法持续正常的工作。看来,现在仍然很多人没有领悟中道的道理。
中道不是折中,也不等于两边加起来除以二的中间路线,而是对立面的和谐与统一。
在日本的一家动物园,有位饲养员特别爱干净,对动物也特别有爱心,每天都把小动物住的小屋打扫得干干净净。结果呢,那些小动物一点也不领他的情,在干净舒适的环境,动物们开始慢慢萎靡不振,有的厌食消瘦,有的生病拒食,有的甚至死了。原因是什么?后来通过观察才发现,那些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有的喜欢闻混浊的骚气,有的看到自己的粪便反而感到安全等等。
爱因斯坦早就说过,这个世界是相对的世界。人、物、事,都在相对当中,领会到此中真意,就不再会滞言执意。
摘自《 望东方周刊》
【亮点旨趣】
用“凡事都有一个度”(第3自然段)解读标题,并开启下文。文章怎样叙述“有度”?
从两个层面叙述:第一个层面,用“琴弦”说明“生命之弦”“不急不缓,行于中道”(第5自然段);第二个层面,用“爱因斯坦相对论”说明“对立面的和谐与统一”。两个层面叙述,由控制数量飞跃到掌握实质。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领悟‘中道’”。
在两个层面叙述中,正反举例,反例十分“极端”,一是反衬标题,二是针砭“滞言执意”(末段)。
【创意仿写】
以“适合”为题写议论性散文。要求:在叙述时,从控制数量飞跃到把握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