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猫散文网

古道・藏茶

2023-08-07
茶马古道 知晓茶马古道,便向往茶马司,这个管理藏汉茶马互市的衙门,不知曾几多风光。...

茶马古道

知晓茶马古道,便向往茶马司,这个管理藏汉茶马互市的衙门,不知曾几多风光。

那是蒙顶山下一个毫不起眼的庙宇。当别人告知我,眼前就是茶马司时,不由万分惊诧。这个类似土地庙的简陋建筑,怎么也难以和茶马古道的辉煌历史连在一起。

只有站立横亘荥经、汉源两县的大相岭之颠,或登上巍巍的二郎山顶巅,那脚下莽莽群山中迂回盘绕历尽沧桑的茶马古道,终于让我找回那段持续数千年的辉煌。尽管这时的古道,已是凋零残破。

好像是昨天。风起云涌,古道走来多少英雄豪杰。司马相如不惧艰险,奉汉武帝之命涉不毛之地,招抚邛、笮部落,打通灵关道,奠茶马古道千古之伟业;公元前111年,司马迁“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安抚西南夷,并在《史记》中专列《西南夷列传》,详细记述巴蜀以南的民俗民情、奇丽风光;碧眼金发的马可波罗,相距千年后受元世祖忽必烈之托,出灵关道至西昌抵云南,成为欧洲人中第一个踏上茶马古道的。

古道走来无数落魄文人。大相岭雪花飘飘,状元杨升庵直谏犯上,被明王朝流放云南。古道险恶,前途难料,关山重重,家园何方?路宿篝口,大相岭脚下一处重要关口。面对边地村寨,冷落驿舍,杨状元百感交集,写下《过篝口驿》:

篝口关何险,山头路更赊。凌竞磨旋蚁,屈曲陈盘蛇。官舍惟一舍,

人家无十家。客心何处切?夕阳闪归鸦。

其实,《过篝口驿》只是杨升庵直面灵关古道的一时感触。灵关道是汉代南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穿越雅安全境,因始于宝兴灵关而得名。又因当年司马相如南下辟疆拓土,沿古牦牛羌部而行,又称牦牛道。唐宋以后,茶马互市使古道日益繁荣兴旺。

蜀地产茶叶,盛名天下。西蜀蒙顶山,为我国有文字记载人工种茶最早的地方,始于唐代,此山佳茗列为贡品,一直为无数文人骚客称颂。

不过,与文人雅士情趣爱好相左,藏族同胞嗜好的却是优质的雅安南路边茶。产量多,品质佳,让南路边茶声名鹊起,成为少数民族不可或缺的饮品。于是乎,茶马司——这个主管边茶贸易的衙门前面,人头攒动,生意兴隆。“专以雅州名山茶易马,不得他用”的特诏,远扬青藏雪域高原,各民族商人纷纷来此交易,用良马换回飘香的边茶。

北宋时期,一百斤茶叶,可换四尺四寸的大马一匹。那时,朝廷每年换回三万匹战马,所需三百万斤茶,主要出自以蒙顶山为中心的茶叶产区。南宋开始,推行“茶引制”,即改川茶官榷为自由买卖,官府只管征税。“茶引制”,牵动了商人敏感的神经,纷纷踊跃参与边茶贸易,对推进茶马互市作用明显,内地与西藏的经贸交流更加活跃。当时就有人写诗赞道:蜀茶总入诸蕃市,胡马常从万里来。

藏族同胞“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餐无茶”,茶马互市,人心所向。据《滴露缦录》书中记载:茶之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之。以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是则山林草木之叶,而关国家政体之大。由此可见,以茶易马,国之大事,既造福边疆各民族,也使封建王朝得到无数宝马良驹,巩固边防。

茶马互市的通道,称之茶马古道。古道分为两条,一条经雅州、荥经翻大相岭到清溪、泸定抵康定,称大路;一条经雅州、天全翻二郎山到康定,称小路。

茶马古道镶嵌在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带。滔滔青衣江,滚滚大渡河,二郎山、大相岭高耸云端。沿古道,大山危岩绝壁构成,深谷峻峭云雾蒸腾,雪峰万仞直插云天,毒蛇猛兽出没林间。灵关、青龙关、飞仙关、紫石关、青溪关等险地,都由朝廷派官兵驻守,保护过往商贾行人。

古道千载事,皓皓明月知。

五百里大相岭古称邛崃山,三千米以上高峰达四十余座。生活在山两边的邛人、笮人,我的先人们,冲破高原的封闭,江河大山的束缚,在崇山峻岭和急流险滩间修路架桥,书写了茶马古道辉煌的篇章,使其成为西南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逢山开路。古道铺路材料各异,就地取材,有砾石路、石板路、土路等。悬崖绝壁,先人用铁钻凿出一条仅可侧身而过的险路;也可见到无数人工开凿的孔,先人将木头插入孔中,上面铺上木板,是为栈道。

遇水搭桥。青衣江、大渡河及无数溪流上,先人用竹篾编成一根粗大绳索,系于两岸,借助木制滚筒,使人畜靠重力滑向彼岸,是为笮桥。过笮桥既要勇气,也要技巧。

古道上,过客匆匆。

君不见,商贾们络绎不绝。他们不畏艰辛,不惧虎狼,将茶、盐、铁、丝绸贩运西藏、云南甚至缅甸、印度等,换回藏马、象牙、宝石。

最勇敢的要数背夫们。险象环生的山道上,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云遮雾罩的峡谷中,不时响起嘹亮的山歌。背架、垫背、丁字拐、汗刮子、脚码子,最原始的工具,造就最强悍的背夫。山横水远,耳畔仿佛还能听到那流传甚广内容繁杂的《背夫歌》,流淌出背夫们的情感。有“背夫背出禁门关,性命好比多给天;山高水长路途远,背夫步步好艰难”的行路艰辛,有“阳雀叫唤桂桂阳,背夫背茶过二郎;打起拐子歇口气,只见岩下白茫茫”的大无畏气概,也有“一根拐子二尺高,送给阿哥背茶包;阿哥背茶想阿妹,阿妹耳朵好发烧”的男女情爱。征服万水千山,背夫们步履蹒跚,在茶马古道上跋涉数千年。难以计数的货物,是他们用双肩,背上雪域高原。

问及背夫何在,人们会手指茶马古道,山的儿子,化做古道上一块块的铺路石,直通天边。

千百年来,穿梭往返的马帮,成为茶马古道一道靓丽的风景。笮马,也就是今天的建昌马,成为古道主要的运输工具。山间铃响,便见身材短小,行动敏捷,善于爬山涉水的建昌马,满驮边茶,从山那边白云深处飘出。藏族商人手持马鞭,唱起优美的歌曲《汉之茶》:乌黑的汉茶,乌黑的茶垛,高过江边绿色的山坡;雅州姑娘深深的情意,胜过蓝色的江河……青石板上一个个深深的马蹄印,记载了千年岁月。《汉之茶》动人的歌声,几百年一直在古道和藏区回响,并被有“藏歌王”之称的著名作曲家罗念一重新创作,传唱于世。

夕阳坠落,大相岭变得模糊。山腰间,几顶滑竿,抬着显贵的客人沿碎石路爬上清溪古镇。关门洞开,接纳了滑竿和紧随的马帮、背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