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夜雨(外一篇)
与龙山默默对视三十多年后,我才迈着孤寂、怯生的脚步,试图去寻找 “龙山夜雨”的一些踪迹。
龙山夜雨为熙湖四景之一。几十年来,常从文字上和人们的传说中,看到、听到“龙山夜雨”这个词,以致对龙山产生一种崇敬和神秘感。清代状元赵文楷十岁那年重阳节龙山会饮时,即有“龙归一潭静,日落万山秋”之句。历代官府,视龙山为太湖的图腾;佛界高僧,争龙山宫为宗派的圣地。历代文人墨客慕名游览留下赞诗颂联者,不乏其人。龙山曾先后建有湖山一览亭、览秀亭、观风亭、笑云亭、希欧亭、龙山宫、观音阁等亭台楼榭。于是,我脆弱的内心实在太担心自己成天奔跑于滚滚红尘的步履,会打扰龙山那份宁静与安详。
最早让我记住龙山的,是三十多年前那个月夜。我正在读初中。母亲患了痨病,身体很不好。父亲和大舅商量,决定为母亲办副寿棺,以防后事。那时,办寿棺用的杉木要到山里去买,而檀树坳检查站又查得很严。父亲和大舅决定晚上从花凉亭水库运下来。那是个夏天的夜晚,银白色的月光笼罩着黝黑的山川。我和小舅在水库大坝上接到他们时,已经深夜了。几个人用肩膀扛着杉木,悄无声息地前行。路边,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夜幕中飞行,唧唧啾啾的虫鸣声和着几声蛙叫。走到龙山脚下,汗水已湿透了父亲他们的衣衫。月光下,我看见大颗的汗珠从他们的脸上滚下来,滴落在青石板上……
龙山临靠县城,俯瞰长河,悬崖壁立,石骨玲珑。站在四面畈上看龙山,只见巨石拔地而起,节节相连,由粗变细,蜿蜒磅礴,势若游龙,盘舞而下,俯潭汲水。
旧时,龙山脚下的长河有一水潭,深不可测,俗称龙湫,又叫龙潭,潭中有大穴。相传渔人泅水,潜入石洞,惊骇不已,疑为龙宫。潭边即有人建起了祭祀龙王的庙宇,称龙山宫。县志(乾隆卷)《重修龙山宫碑记》:“城北三里许曰龙山,盖邑之上流雄砥也。源发潜邑天柱山,迤逦而来。由司空山至四面山,陡然而坠,复穹然而起,俯临深潭。内有穴,相传有龙居之。其地峭壁罅岩,怪石千状,泉飞石间,宛宛成龙形。”据史料记载,龙山夜雨,乃龙山陡崖濒临长河深潭形成的一种独特小气候。岩石与水的比热不同。岩石热得快也冷得快,水热得慢冷得也慢。白天龙山石崖热而龙潭水冷,夜间则石崖凉而龙潭水暖。水体热辐射使水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遇冷便凝结成霏霏雾露,飘下潆潆雨丝,洒下点点雨滴。晨观石崖潮润如洗。石崖下是沿着长河的古驿道,古驿道石板上的尘土被雨晕染出密密湿痕。
父亲的汗珠滴落在龙山夜雨曾经滴落过的地方,也滴落在我的记忆里,让我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它们在我面前交替幻化,压住蒸腾的尘土,绽开一朵朵没有颜色的小花。
眼前是一个生命疯长的季节。一切生命都在有力地律动着。蝴蝶尽情地舞动着翅膀,农人牵牛扛犁的身影和飞翔的鸟儿们倒映在河面上。广阔的四面畈上,麦子闪着金色的光芒,无边的麦浪像潮水一样涌来。岔花公路穿龙颈而过。从公路上向左拐进通往龙山宫的小路,翻上一座小坡,便可见龙山宫那牌坊似的简陋大门。从大门进入,山上杂树丛生,阴翳蔽日。湖风吹拂,清凉幽静。进门的右侧是观音阁主殿,亭台楼宇,雕栏画栋,十分壮观。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可以看见屋宇上的飞檐,翘首望云霄。
在如今的许多寺庙都被世俗的物质同化时,这里依然是孤寂、清冷的,没有喧嚣。在草地上觅食的小鸟和飘落的叶子都是那么安静。除了朗诵佛经声、木鱼声,便是从早到晚不断的钟声。寺庙,本就该是一方洁净的精神休憩圣地,伤痛之躯的庇护之所,为心灵之露寻求依附之叶的地方。
一口大钟挂在大殿的右边。生铁铸成,钟身灰暗。敲钟的木杆是用棕树做成的,两端系着绳子,从屋梁上吊下来。敲钟的老人法号传春,已经有七十多岁了。头发稀疏,眉眼低垂。我看见她靠窗坐在一只火桶里,双手无力地扒在木杆上。身子扭送一下,木杆便撞向大钟,发出 “当——” 的一声响。她说她来龙山宫已二十多年了。一只手现已瘫痪,只剩下敲钟的力气了。人淡如菊。四周静于止水。如果不是老人要动一下身子敲钟,似乎看不到一丝生气。“静殿藏缘心寂寂,浮尘无奈步匆匆。”我感受到一阵心灵的悸动,突然产生一种归于平静、脱离凡尘的心境。
从观音殿往下走,路的两边长满了杂草。葱绿的树木竹林静穆地肃立着,阳光从叶子的缝隙中筛漏下来。几分钟后,就到了大雄宝殿、地藏王殿、弥勒殿和龙王殿。这些大殿背后的山崖,陡峭如削。
据说当年龙山夜雨就由这些陡峭的山崖形成的。它依然保持着亿万年前最初的形态。岩壁上挤长着数株杂树野草。我的眼睛在这些山崖上四处寻找,希望能寻找到龙山夜雨的一点踪迹,明知道是徒劳的,可我仍然像一株在夹缝里寻求生存的小草,在大殿的后墙和岩壁之间的窄缝里艰难地侧挤着身子。
大地静默。山岩静默。头顶是一线蓝天。阳光伏在崖顶和瓦檐上俯视。偶尔,天空响起的一两声惊起的鸟鸣。
终于,我在大雄宝殿后面约一丈多高的石壁上,清晰地看到了“湖山一柱”四个大字。还有一些小字,已被岁月侵蚀得模糊不清了。
湖山一柱——亿万年前,岩壁从大地深处猛然站起,直达天宇。大音希声,大雷如默。它站起了一个神话,创造了无数的故事与传说。如果说龙山是一本厚重的书,那么这些高高的山崖就是这本书的封面。它的内页里写满了让我们看不见的文字,它的寂静里藏着千年跫音。《老子》是读不尽的,然老子毕生未读尽终南山。
当所有的眼睛都被花亭湖美丽的风光、龙山宫辉煌的庙宇所吸引时,这些深藏着秘密站立了亿万年的山崖,却默默地站到了辉煌的背后。它立于天地之间,它为信仰而活着,最后把自己活成了信仰。它看见了多少朝代走远,多少人群走远,多少云卷云舒,最后却把一切看成了背影。
我站在大雄宝殿前,眼前的湖外湖碧波荡漾,野鸭游弋,几只水鸟站在露出水面的沙丘上嬉戏,白鹭沿着青山的光影飞翔。目光尽处,是一片茫茫的沙滩。沙滩上点缀着河流、荆棘、树木和野草。明亮的阳光照射下来,我似乎感觉到了辽阔无际的沙海呼出的气息。据说这里原本就是一座大湖,只是它不知什么时候突然消逝了,只留下这片沙海和一个太湖的县名。
听传春老人说,龙山宫上的殿宇都是近二十年间建造起来的。她清楚地记得,这里原来只有一个道观,三间茅屋。云高水黛,栖鸦疏落。老道土终年穿着一双草鞋,腰间系着一根草绳,头戴一顶斗笠。每当夕阳西下,他便在岩石上打坐,如一尊塑像。天黑时,河里便升起白雾,宛若轻烟浮绕,渐渐地,白雾覆盖了岩石,老道士裹在云雾里若隐若现。夜深时,云雾里有雨丝飘落下来,落在老道士的斗笠上,落在山岩下的石板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