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月下亭
一
我徘徊在月下亭。
月下亭在济南大明湖景区内,居于北岸的中心地带。月下亭是座六角尖顶的彩绘亭子,红柱青瓦,小巧玲珑,颇有江南风韵。亭悬匾额上的“月下亭”三字,据说出自清代著名学者阮元之手,亭柱上有楹联“数点雨声风约住,一帘花影月移来”,是借用清末大学者梁启超的诗句。它东依道教庙宇北极阁,西邻铁公祠,南北各有白石小桥,南通湖岸,北接一大殿。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之多,现为明湖书画苑。月下亭东西两翼各率一荷池,池面不大,碧莲卧波,恬静绮丽。每次走到这里,看亭、看殿、看清荷,看那片绿色,心里感到特别惬意。
因为一个意外的发现,我的心情突然变得惴惴不安起来。
那是2008年一个秋日的下午,我照旧从西南门进入,穿铁公祠、过小沧浪亭,走到了“月下亭”,我放慢了脚步,竟然发现路北侧凤仙花丛里、冬青树与伏草巴子遮掩着一块木质的略微发黄的牌子,那牌子宽有10公分,长也只有半米,牌面上黑墨写着“国民党济南战役指挥部旧址”的字样,上面还有一个向前指的黑色箭头。我不知是什么时候插上的这块牌子,起初认为看错了,当我确认无误时,六十多年前的一桩重大历史事实倏地跳进我的脑海……
对济南战役,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我老家有一位参加过济南战役的英雄,是从现在的“解放阁”位置突进城里的尖刀连的一位班长,小时候多次听他讲“打开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故事;第二个是济南战役全面胜利的重大意义,这场战役拉开了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序幕,是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把1948年秋季攻势引向战略决战的起点。济南战役是解放战争史上第一个对十万重兵守备坚固的大城市强攻速胜的典型战例。八天八夜攻克济南,让攻方和守方都难以置信,连雄才大略的毛泽东都“因为它的意外的迅速而惊异”。
到济南这么多年了,大明湖来过不知多少趟,竟然不知那个指挥部还在呢。我惊异于自己的疏忽。
那个旧址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呢?我询问一位老者,老者向月下亭后边的东北方向一指,我循着走过去。从大殿前的一条水泥路向东没几步,便见竹丛掩映下的、青砖砌成的一个朝南的拱形门,门上挂着一块牌子,上书:国民党济南战役临时指挥部旧址。进去后发现是一个狭小的“天井”,明显地感觉到潮湿阴冷。这个天井的北面是堵高墙,东面是两层的青砖小楼,当时两个门都锁着,据说里边是济南战役的历史资料和老照片。西面——就是明湖书画苑的东墙,是青灰色的济南青块石砌成的,坚固又古朴。实际上,这个指挥部就是明湖书画苑的地下室。墙间有一个宽约1公尺高不足两公尺的门洞,门洞上方也书写着“守军临时指挥部旧址”的字样。它就像怕见人一样,悄没声地隐蔽在这里。
当时这个旧址没有人看守,也无有其他游人。我踏进门洞,发觉里边没有任何声音,十分寂静,灯光幽暗,有点儿阴森森的感觉。我瞪大眼睛,屏住呼吸,踏着青砖铺就的甬道,小心地向前迈着步子,没多久就看到左侧有一个低矮的门,我犹豫一下,先探头向里望望。一种神秘感使我紧张起来。我还是壮起胆子,抬腿迈进去。里边空间面积还可以,但称不上宽敞,南侧东西向的三个拱形门墙将空间隔成了大小两部分,由于层顶不高,令我感到压抑。当时室内放置着一张老式的长条桌和两把太师椅,桌子上摆着一张《济南战役态势图》,旁边就是两部黑色的老式手摇电话,桌边衣帽架上挂着一把老式的马灯。这就是原来的布置吗?我心存疑问,无人告诉我。
这个简陋的指挥部依然让我感到惊心,仍能听到那种惊心动魄的喊杀气和炮弹的呼啸声,闻到了那股浓烈的硝烟味道与血腥气息。
周边墙上是一圈照片。那些照片显然是后来布上去的。第一组就是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部的外景,右上方有一张人物照片,照片下方署着“王耀武”三字,这就是当年的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山东省国民政府主席王耀武?我几乎惊呼起来。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王耀武的照片。照片上的王耀武,五官周正,眉毛粗黑,两眼明亮有神。一头短发与紧绷着的将军服,更衬托出雄赳赳气昂昂的军人气概,他昂首挺胸,气度非凡。细看他的面部表情,除他的英武干练外,还透出山东人特有的那种敦厚朴实劲儿。用现在的语言说“很阳光”,根本不是那种早在我头脑里定格的“万恶不赦的罪犯”的模样……此时我完全没有了初进来时的恐惧感了。
出了大明湖,走回到家中,我的心情还难以平静下来。
当晚我就从网上查找王耀武的资料。谁知,不查则已,一查,竟然被强烈地震撼了!
二
王耀武竟然是为民族解放与国家独立而出生入死的大功臣,是一位彪炳千秋、大名鼎鼎的抗日民族英雄,一代抗日名将。
王耀武就是山东泰安人。他出身农家,少年丧父,靠母亲严格教养成人,早年因家贫,小学读不下去,外出到天津打工,后到上海经商,国难临头之际,他毅然弃商,从军进黄埔,未毕业就参加了北伐战争。王耀武作战勇敢,治军严谨,指挥神奇,迅速得到提升。他为人朴实宽厚,平易近人,不喝酒,不抽烟,不找女人,不讨小老婆,从没有“吃缺”的纪录,这在国民党的军队里极少见的,他深得部下的拥戴。抗战八年,他在正面战场上打了八年。他率领七十四军打遍了大江南北,而且是逢战必有战功。在著名的八一三抗战中,他率部坚守在以罗店为中心的吴淞口阵地,多次击退日本海陆空联合进攻,他派出部队运用夜战强袭,先后击毙日军联队队长竹田和炮兵联队队长莫森,当时上海报纸均报道了那次战绩,并刊登了王耀武的大幅照片。并称之为“此非前方军人之光荣,亦是全体国民之光荣”。王耀武打日本鬼子可谓身经百战,尤以上高、常德、雪峰山三战最为出色。1941年春的江西上高会战,是王耀武军旅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页。当时日军实施 “鄱阳扫荡计划”,以5万余兵力进攻上高县。当时王耀武率领七十四军为正面决战部队。日军出动飞机百余架,投弹1700余枚,反复轰炸七十四军主阵地,为避敌机轰炸,王耀武利用夜间出击,激战三昼夜,双方伤亡惨重。王耀武指挥预备队发起7次冲锋,与日军展开肉搏战斗,毙敌2000余人。3月25日,在友军的配合下,七十四军全线出击,日军狗急跳墙,向七十四军投掷毒气弹,一线官兵多有中毒,但士气高昂,不为所惧,追敌于官桥镇展开巷战,歼敌600余人,28日下午官桥镇全部收复,日军第三十四师团少将指挥宫岩永被击毙。上高会战以中国军队大获全胜结束,此役歼敌15000余人,击落飞机一架,俘虏日军百余人,缴获山炮迫击炮10门、步枪1000余支及军马2800余匹。此役七十四军荣获“抗日铁军”称号,被授军中最高奖品——飞虎旗,王耀武本人亦受军队最高勋章,被授予中将军衔。他因战功卓著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时年仅40岁。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战败投降,王耀武还是作为长衡地区受降长官,代表我们民族接过了日本第二十军指挥官坂西一良中将呈上的指挥刀。
- 上一篇:寂寞的老街
- 下一篇:一个春秋留下的迷人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