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猫散文网

窗外,那绿色的“半岛”

2023-08-07
从家向东往窗外远眺,随四季变化,能看到不远处的绿色、金黄色、翠色……这是城市高楼之间难得的一片田野。那份乡土气息、那种田园风光,每临窗前,总时时诱惑着我。但不知是什么羁绊了我的脚步,几年来...

从家向东往窗外远眺,随四季变化,能看到不远处的绿色、金黄色、翠色……这是城市高楼之间难得的一片田野。那份乡土气息、那种田园风光,每临窗前,总时时诱惑着我。但不知是什么羁绊了我的脚步,几年来,我竟每每止于心动。那片不远的风景,总只是在我的眺望中。

终于,在那个休息天,凭窗临风,阳光明媚。尽管春芳将尽,但天气真还是个踏春的好时节,且莫辜负这大好春光。于是,我从文一路往东、沿二灶江折向南,再往东走过一座小桥,转北穿过几幢农家小楼,便进入了那片翠绿的田野。

田野西首紧傍市委党校东面的二灶江,南面和北面是两条不知名的二灶江分支,往东隔着铁栏就是慈溪电大那座漂亮的小楼。这个时节,大片油菜已经结成饱满的籽粒,沉甸甸的、淹没了油菜地之间那条田塍路。我小心地拨开油菜枝,走了进去。发现油菜地旁的农田上,还散落着小片的紫云英、土豆、大豆、蚕豆、草莓、葱、蒜、韭等,在小径和地垄旁,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闲花野草。这多是些我还熟悉的风物,此时涌上眼眶,感到是如此新鲜、如此醉人。久违了!我用劲吮吸从嫩绿豆荚中散发出的、或者还渗和着草莓花、蚕豆花、紫云英等气息,带点乡野、有点随性的清香。

田野毕竟是田野,生发出来的气息总是自然的、亲和的。这种气息在城市繁华街道上固然难以察觉,在绿草如茵的城市公园里也不容易感受。

田野也就近在咫尺,我却分明感觉如此的难得。日常生活无论是忙是闲,总很少想着去那曾经熟悉的田野走走,更难得去亲近那里的一枝一叶。人人都在以紧迫的脚步走向城市化,那种带着乡村淳朴、充溢田野气息的生活,似乎离我们在渐行渐远。

其实,作为田野,这已经是一片逼仄的地方。没有一望无际的视野,自然不会产生“极目楚天舒”的那种感觉;没有天高地迥的况味,也就难以引发“觉宇宙之无穷”的人生感叹。

这片田野,或许更像是农家一个大大的院落,它呈角尺形。横的一片在西边,种满了参差有致的作物、涌动着收获的气息;竖的一片在东边,生长着蛮横疏落的野草、呈现出一片荒芜。我想走近这荒芜地,瞧瞧,究竟是为什么?而一脚踏上这土地,感到有点松软,土在慢慢地陷下去。我忙几步快走,跳了过去。再往东,已被铁围栏挡住去路,围栏外面隔着条路,就是竖着“慈溪电大”红字的那幢小楼。折回来,再选择那开裂了的、看上去很结实的土地,径直走了过去。不料,右脚刚下地,便开始陷下去了;赶紧用左脚踏上去,抽回右脚,想不到左脚陷得更加深了。好在这片地不宽,我终于走了出来,但一双球鞋和裤脚已是沾满了黑色的淤泥。

我终于感受到了“沼泽”的厉害!

这时,一位中年农民笑出声来,他正掩在油菜地旁开挖排水坑沟,也就五十多岁吧!“你为什么要走上去呀?”“我以为土地很结实呢!这是什么土呀?”“这是河泥呀!泥浆泵打上来的。”一问一答间,我恍然明白:原来如此!怪不得我方才疑惑:良田何以成了疏落的一片荒草地?

我与他聊了起来。他告诉我:这片田已经征用好多年了,现在还闲着。他家的承包地原就在这里,平时打点零工也不忙,就依然秋收冬种,在田里忙点农活。“闲着也是闲着,有多少收成就算多少吧!”

依原路返回,有位老农在掏地。我停了下来,问:“老伯,种什么呀?”答:“花生。”“您老年纪还好吧?”“76岁了!”我与他就这样聊了起来。他用手指扳了一下告诉我,这片土地有二十几亩呢!原来都是谁谁的承包地。当年,这里一眼望不到边,就是大片坑坑洼洼的田地,荒凉冷僻的地方!为平整土地,全大队挑灯夜战了好多天。想不到,现在四处建起高楼,只剩下了这一小片。听老农说话的口气,他在赞叹发展的同时,抑制不住对往昔的几分留恋。

“那现在生活还好吧!”“那到是还好,不用儿子的钱,每月有几百元农保,身体好就够用了。这件事政府做得再好也没有了,省得向儿子要钱犯难!”说到这,老人仿佛从怀恋中回过神来,脸上露出了笑容。我告辞说:“伯伯,可以收工了!”他竟留恋地说:“再聊会儿吧!”

走出了这片土地,我隔着二灶江再向东眺望,那片田野的处所,就显得十分清晰了:田野西北靠江岸叉口,有一枝不知名的树。树根硕大、交错盘缠,树枝低矮、茂密葱郁,占着一个争春的位置,点缀了那片田园的风情。田野的北首,隔江是繁茂的挺拔杨树和婀娜柳枝,慈溪职高、白云小学的校舍,就掩映在这一片片、一丛丛绿色中。田野的南边,则是一片农居楼房,屋后种满石榴、芭蕉、桂花树……刚才,我就闻到了飘散在空气里的、一阵阵馥郁的馨香。而在农居的南面,是一条长长的江面。

这是一片三面临水的田野,东边是与电大相隔的铁围栏。西南角的那座小桥,是进出这片田野的“咽喉”。因此,我很愿意将这片田野称为“半岛”。这不仅因它具有地理上关于“半岛”的一些表面特征。更重要的,它还是这片土地在加速城市化、加速现代化的重要见证,是鲜活地生长在城市森林中间的一座“绿色半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很希望这片被暂时遗忘的“桃源”,在城市建设进程中,能够依然栖居在这座城市中。这原生态的农业“半岛”,作为一种样本、或者作为见证,可以为这座城市由乡村到都市的飞跃提供证据。同时,还可以作为点缀这座江南城市风情的美丽眼晴。其实,创建森林城市、提升城市品位,也离不开这种“花园式半岛”的点缀。为此,我以这篇流水一样的“实录”,作为一种声音、或者我的一种发现,表达我在城市快速发展的演进过程中,对家乡深深的情感和清晰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