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猫散文网

出西海固

2023-08-02
移民为中国人谋求生存,繁衍生息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中国人历来安土重迁,在看惯了故乡的夕阳晚照与袅袅炊烟却又不得不跟他们做最后的告别时,人们更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未来...

移民为中国人谋求生存,繁衍生息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中国人历来安土重迁,在看惯了故乡的夕阳晚照与袅袅炊烟却又不得不跟他们做最后的告别时,人们更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未来,而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合民意,得民心的政策,也为健康和谐的文明社会提供了保障。

“总算离开这个鬼地方了。”坐上朋友的小面包车,这个37岁的西北汉子长出了一口气。

这一天,他等了两年。

别 离

眼前是无尽的沟壑,一条两公里长的土路依山而建,仅容这辆小面包车勉强通行。路很陡峭。终于在一个陡坡前,这辆小马力汽车罢工了。一家人不得不下车推行。

出了土路,顺行约4公里,王志珍一家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石湾村村口。他居住的菜地湾村,是石湾村的一个小组。

这里是“西海固”的一部分。

所谓西海固,是指黄土高原丘陵区的西吉、海原、固原、彭阳、隆德等7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是我国最贫困地区之一。1972年,这里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认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就动员当地人移民。这一次移民,菜地湾村有3户在搬迁之列。

王志珍临行前的晚上,他的父亲王世成召集家人开了一个家庭会议。老人没有对大儿子王志珍说什么,甚至没看他几眼。老人只是叮嘱王志珍的3个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

“明天我就不送你们了。”老人说完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在石湾村村口等大巴时,让王志珍想不到的是,老父亲突然出现在他眼前。两个大男人对视了一眼。还没等王志珍开口,他的小儿子就喊起来:“爷爷,你怎么来了?”

“我来送送你们。”王世成弯下腰,摸着孙子的头说。

“爷爷,跟我们去吧,看看我们的新家。”

“好,爷爷跟着去。”

王世成说完,看着儿子。王志珍点了点头,始终没和父亲说话。

清早4点刚过,66岁的老人就起床诵读《古兰经》,并特意选了一段“祝福”的章节。儿子一家人出门后不久,他觉得“不踏实”。“离得远了,这辈子不知道还能见几次面。”于是他和老伴商量,决定跟着儿子去看看。

生 活

公路蜿蜒,起伏不平。车上不少人开始呕吐,难受的呻吟声此起彼伏。

车窗外,是无尽的黄土。裸露的黄土上,间或有一些绿色。

近些年,西海固部分地区退耕还林,植被明显见好。更早时,西海固多数地方,正如作家张承志所描述的:“这片土地是沙沟连绵的不尽山峦,山上不长树,连草都不长;这里所谓的生活,就是生出来,活下去。”

王志珍和他的祖辈,多年来,就这么“生出来,活下去”地生活着。

西海固的平均年降水量不过300毫米,但蒸发量却达到2000毫米以上。干旱的耕地里,即使高产的玉米,亩产也不过200余斤,而种子就得40多斤。蔬菜更是不敢奢想的事情。即使现在,王志珍家都很少吃蔬菜,常常是就着一碟盐下饭。

2010年,当地政府进行摸底,打算组织条件比较差的农户搬出去。迁入地的房子会先行盖好,但每户要交1.4万余元。

这笔钱对于王家不是小数。因为这1.4万元,这个大家庭做了一个艰难的选择。

选 择

在2010年政府组织的搬迁摸底中,王志珍和他最小的弟弟均符合搬迁条件。可是1.4万元的个人支付,王志珍和弟弟都犯了愁。

那时,王志珍手头只有9000元。他弟弟手头的钱也不比他多。而老父亲王世成在陆续为几个孩子成家盖房后,更是拮据,连自己生病都不舍得买药。

为此,王世成召集了一次家庭会议,好决定让谁先搬出去。

“你们哥俩商量一下吧,不要伤了和气。我只能出2000块,谁搬家我就把钱给谁。”王世成直截了当地说。

兄弟二人互相推让,没有结果。

当时,王志珍住的两间土房,已经开始漏水。如果简单修缮,能支撑几年,得花将近2000元。如果推倒盖成砖房,至少得1万元,从经济上考虑,不合算。

另外,他的3个孩子都已经上小学。女儿王月梅,现在读六年级,在班上是年纪最大的学生,因为她比同学晚上两年学。

菜地湾村没有小学,最近的小学在6公里外的石湾村。通常,学生们得在早晨6点前赶到学校。山里的孩子走得快,至少也得50分钟才能走到。山路陡峭,无法骑自行车,更不通班车。

冬天天亮得晚,5点过后出门,还伸手不见五指。大人不放心孩子一个人上学,也不可能每天送她,所以王月梅就迟迟没有进学校。直到两年后,她的一个堂妹到了上学年龄,二人才得以搭伴。

“孩子的学习不能耽误。他们能考个学校,我们就有希望了。”王志珍的弟弟当时对父亲和哥哥这样说。说完这句话,3个大男人都流下了眼泪。

最后决定让王志珍先搬出去,弟弟把自己手头的钱借给哥哥。

“我们搬出去,挣上钱,把全家都搬过来,就是对爷爷和叔叔最好的报答。”王志珍对女儿说。

新 居

车一路向北,渐渐远离西海固。下午两点一过,车队驶进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

笔直的街道两边,整齐划一地盖着一排排红砖红瓦的房子,正面还刷了米黄色的涂料。每户两间,50多平方米,并配以铝合金门窗和水泥地。院子占地7分,红砖院墙,门口有一条砖铺的小路伸到街道。

找到自己家的房子,王志珍的3个孩子兴奋地跑进去,东看看西瞅瞅。留着山羊胡、走路蹒跚的王世成也不落后,摸着白色的墙壁大叫:“这是我住过的最好的房子。”

“一辈子能住到这样的房子里,我就不算白嫁给你。”母养花对王志珍撒娇道。看到孩子们都在笑她,她搂着小儿子亲了一口。

实际上,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里还是一片荒地。1997年,福建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共建移民安置点,后设镇制,故名闽宁镇。原隆村的名字则来源于原州区和隆德县两个地名,这里安置的是这两个地方的移民。

搬迁之前,王志珍特意购置了一台彩电和一台双缸洗衣机。在菜地湾,根本用不着洗衣机。可是他听说,搬到原隆村后,家里会有自来水,所以不顾妻子阻拦,花280元买了洗衣机。“我就是想让你省点劲,我也能穿得干干净净的。”他对妻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