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猫散文网

三弟驾到

2023-08-02
我们家的六兄弟现在平均定居在北京和湖南两地,北京有三兄弟,湖南也有三兄弟,其中三弟达明则是唯一一个留在老家那块土地上劳作的农民了。...

我们家的六兄弟现在平均定居在北京和湖南两地,北京有三兄弟,湖南也有三兄弟,其中三弟达明则是唯一一个留在老家那块土地上劳作的农民了。

我们兄弟姐妹现在还一如既往地团结和谐,像父母在世时一样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今年过年,我们商量好六兄弟分两处,在北京的到我家过年,在湖南的到大哥家过年,但三弟是个例外,因为他的儿子在北京打工,三弟媳至今也没有来过北京,所以他们家也要来北京到我家过年。

说起三弟,我们在京的三兄弟都怀有一种感激之情。想当年,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兄弟养大,可是我们这些孩子,却长大一个离开一个,留在父母身边的都是一些手无缚鸡之力,天天嗷嗷待哺的孩子。对此,父母既欢喜又愁苦。欢喜的是孩子长大后个个有出息,能给他们脸上争光,愁苦的是长大的都出去了,家里的活儿没有一个帮手,始终都只能靠他们自己。大哥13岁就离开了父母到县城学医,姐姐们长大后就出了嫁,我高中毕业后留校当了初中老师,虽然能为家里挣点工分,但农活还是父母自己在干。每次回家,看着日益衰老的父母吃力地干着那些总也干不到头的农活儿,我内心里感到深深的内疚。这时候三弟站出来了,他说他不想上学要回家帮父母干活,家人多次劝说他也不听。从那时起他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渐渐地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有了他在父母身边,我们在外的兄弟也就放心了许多。是三弟帮了父母的忙,解了我们的困,所以一直以来我对三弟心存感激。四弟五弟更不用说,他们上学时,是三弟帮父母支撑起这个家,让他们能安心地读书。高中毕业时他们都没有考上大学,他们想复读,但眼底下的家境实在不允许,是三弟在父母面前拍着胸脯许下诺言,“家里有我呢,我全包了!”父母才让他们继续读书。后来四弟要当兵,也得到了三弟的支持;五弟结婚时没有房子,三弟就把自己刚搬进去的新房子腾出来让给五弟,自己又住进了旧房子。这些,四弟五弟都还铭记在心,无比感激。

三弟是个聪明人,脑瓜子特别好使,智商并不比我们在外工作的兄弟们低。20多年前,他就摸索着干起了泥瓦匠,没几年工夫他就无师自通,开始承包民居建筑工程。他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装修,他工作扎实,为人诚实,从不干偷工减料、偷奸耍滑的事。我看到过不少他建的房子,大都是农家独栋别墅,内外结构合理,外观美观大方,当地村民很是赞赏。现在请他建房子的村民越来越多,三弟成了村里的大忙人。

三弟性格率真率直,说话没有弯弯绕,喜欢就是喜欢,不高兴就是不高兴,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在亲人面前是这样,在外人面前也是这样。对兄弟姐妹是这样,对父母也是这样。记得母亲在世时喜欢看我们兄弟几个在一起玩牌,母亲心痛小儿子,小儿子输了就着急,三弟看不惯,就半开玩笑对母亲说:“我们都是您的儿子,您干吗只心疼他一个啊?”搞得母亲无话可说。

我们每次回老家,都会在三弟家住两天。因为那里是我们的根,在那里仿佛还能看到父母劳累的身影,感觉到父母的气息;在那里有我们童年的足迹,还能真切地触摸到养育我们的土地。每次回家,三弟夫妇都是尽心尽力地招待我们,好吃的东西自己舍不得吃留给我们吃,最好的床铺被褥让给我们睡,从他们的行为举止中能深切体会到亲兄弟的情谊之深厚。

三弟也曾来过一次北京。那是10多年前的事了。他要送儿子上学,可在家里很难赚到钱,儿子的学费是个大问题。于是他就到北京来找我。我通过关系帮他在院内的维修队找了一份工作。上班的第一天,维修队队长让他到一居民家里修理马桶,晚上很晚才回家。刚进门我就发现他的脸色不对,看不出他因为有了工作而高兴,反而是闷闷不乐的样子。果不其然,还没等我说话,他就说:“哥,这活儿我干不了。”我问咋的了,他说他受不了主人家对维修工的那种轻蔑的眼神,也受不了维修队长那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做派。他可不知,我为了帮他找工作,已经送给队长一条中华烟了,他上班的那一天,我又送给带他的师傅两包烟,怕他吃不好,中午还给他煮了两个鸡蛋送到工地,他说不干就不干了,我的这些努力不都白费了吗?唉,白费就白费吧。我知道他既然把话说出了口,再劝说也是没用的,就只好依着他了。后来,他又和同乡一起做起了糕点生意,与他人合伙租了一个店面。说是店面实际就是这家店铺门前的一小块空地。刚开始生意还真不错,一天能收入几十块钱。但好景不长,没过几天就被城管盯上了。每次城管一来,就把他们的糕点全部没收,或者掀翻在地,几天赚的钱全部打了水漂。三番五次之后,三弟再也干不下去了,拎着锅碗瓢盆打起背包毫不犹豫地回老家去了。自此之后,三弟再也没有来过北京。

这次三弟夫妇来北京过年,着实让我们在京的三兄弟兴奋了起来,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喜悦,更多的都怀有感恩报恩的心愿。我们早早地就开始与他们联系,了解他们的行程,个个都争着去接站,安排他们住宿,要轮流陪他们看看北京的天安门、故宫、鸟巢、颐和园,逛逛西单、王府井,爬爬八达岭长城。昨天下午,三弟夫妇终于起程,在老家那个偏僻的小镇登上了一辆卧铺大巴,经湖北、过河南、跨河北,行程1,400多公里,今天下午4时30分,三弟给我们发来了“已到北京”的短信,我们兄弟几个带着三弟的儿子早早地就在车站等候着,每见到进站的车辆我们就伸长脖子望上一眼,完全忘记了冬日里北京寒风的侵扰。5时正,一辆从湖南安化开往北京的大巴终于开进了车站,车刚刚停稳,我们都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迅速站到了车门口迎接他们。颠簸了30个小时的三弟夫妇,一见到我们,似乎把旅途的劳顿留在了车上,只剩下了兴奋。司机问我们:“你们是亲兄弟吧?”我说是的是的。

快一年没有见面了,感觉三弟变得年轻了许多,喜庆了许多,脸上的皱纹里写满了笑意。更让我感动的是那五个沉甸甸的足有200多公斤重的编织袋,里面装满了土鸡、腊肉、冬笋等年货,装满了家乡的乡土气息,浓浓的手足情谊。

他们为了准备这些年货,不知道要付出多少时间和心血……想到这些,我的眼眶里竟情不自禁地噙满了泪水。

责任编辑: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