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
没见过世面的庄稼人不会吹牛,而庄稼人一旦得见世面,吹牛的本事便与之俱来。吹牛成了小码头村里人特殊的精神消费。因为这种消费是自给自足的,所以生产的目的和消费的方式便多种多样,独具个性,千奇百怪。有的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的却是为了博得众人一乐;有的是一种复杂情绪的释放;有的是一种非分之想的放纵;有的是为了有目的宣传和炫耀;有的是为了骗人或唬人;有的是为了实现心灵的自我补偿,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以虚拟的形式得到;有人是为了实现精神的自我刺激,打消自卑心理鼓起生活的勇气……
当吹牛处于原始状态自然生成自由生长时,是村里人精神生活水乳交融的组成部分,虚也罢,假也罢,俗也罢,劣也罢,但大概是于己无害,于人无碍。不管怎么吹,这种行为总有几分可爱和别样的妩媚。但是,当那些有心人要运用吹牛达到超出精神消费的其他目的时,吹牛就变得福祸参半了。
一年秋天,康熙皇帝乘船沿大运河到京南一带农村私访。私访的目的是体察民情,了解农耕现状。这一天康熙扮作商人带两名“管账先生”在小码头村下船之后,就察看了堤内堤外的庄稼,逢人便询问耕作收成的情况。当时村里的族长闻讯便带了两个人去接待几位造访的客商,攀谈中康熙皇帝请他讲讲当地农耕的天时地利和发展潜力,族长察觉来者不凡,便施展了吹牛的本领:
“俺小码头村人均一亩地,河滩地就占三分,论地亩俺是邻村的一半,论收成俺是他们的一倍。你看俺这河滩地里种苞米,小垅内间种绿豆,大垅内间种红薯,一亩地里,苞米收两担,绿豆收两担,红薯收五十担,俺这一亩顶他们三亩;苞米随船南下,价钱比当地高一倍;绿豆做粉条,粉渣养肥猪,收入又增加一倍;红薯藏在地窖里,来年春天到城里卖,一斤又顶五斤的价钱,这样算下来一亩能顶六七亩的收入。你再看俺堤外的菜园子,开春用草墙挡北风,用草衫遮寒流,韭菜菠菜茴香小葱比别村早下半个月,夏天黄瓜西葫芦芹菜番茄比别村下得早长得好收得多,秋天北瓜茄子萝卜大白菜比哪个村的都抢眼,俗话说一亩园十亩田,在别处只是口头上说说罢了,在俺村里真是能兑现。俺们村的菜顺着大运河,进京下卫,城里青菜行家家都抢小码头的鲜菜……”
康熙皇帝听这一番话觉着眼前一阵豁亮,它虽然明白这番话大大地言过其实,但也禁不住赞叹称奇,心里话,天下百姓都能像小码头一样,何愁国不富民不强!于是顺口说了句:“真该鼓励啊,如若三年能兑现,你们村子可二十年不纳皇粮国税。”
康熙皇帝离开村子后,族长被自己吹的那一套激动了,好啊,按我说的路子开发粮田和菜园,整个村不真得要发起来吗?于是召集各家各户传达他的命令,按照统一要求搞间种,按照早种早熟的办法发展菜园,按照增产又增收的目标发展储藏和运销,谁家也不得违抗。果然,三年之后,村子的粮田和菜地实现了他的理想。也巧,这一年康熙帝又南下私访,还记着小码头村这档子事情,顺路下船,又与族长攀谈起来,临走,故意丢下一把折扇,并说三年前许下的诺言可以兑现。族长仔细辨认,果真是一把当今皇帝的御扇。此事很快传到县衙、州衙、府衙,小码头村就成了皇帝特别开恩的免税村。
时代推演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大跃进浪潮风起云涌的那年秋季,正准备播种小麦。乡里召开誓师大会,各村准备在大会上作发言。上年的誓师大会上,小码头村最先发言,本来使出了吹牛的本事,无奈后来者居上,每位后来发言的人都在前一个发言的基础上又加一码,故一个比一个吹得大。大会结束时,最后发言的得了红旗,最先发言的被插了白旗。白旗旗杆是用高粱秸秆做的,插到衣领子里,鲜红的血都渗到白粗布褂子外边来。今年村长吸取去年血的教训,在全村选最能吹牛的人上台去发言。
第一个发言的讲:我们村今年小麦地深耕三尺,每亩施肥50车,用种100斤,一斤种子换百斤麦子,亩产万斤小麦是没问题的。明年麦收请到我们村里来参观,抱来个娃娃到麦浪上打滚儿,保险落不下去……
- 上一篇:父亲汪曾祺:西南联大的“坏学生”
- 下一篇:挂在墙上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