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猫散文网

听课有感

2023-08-02
今天观摩课进行中,又听了两节课,一节五年级的《黄山奇松》,一节四年级的《春联》。...
今天观摩课进行中,又听了两节课,一节五年级的《黄山奇松》,一节四年级的《春联》。

执教《黄山奇松》的老师,课上得很平淡,不过导入很好,利用成语填空的形式引入“三山五岳”的简介。但是他原来不准备用课件,准备了生字卡片,后来又准备了课件,都拿出来用,并且把生字和拼音又板书出来教。教生字生词占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其实学生早就学过了,课文都背会了,没必要老是纠缠生字。课文教的很平淡,没有突出重点。用课件中插入的录音范读课文时,没播出来,他愣了一下,就自己范读了一遍。课文讲完后,他又把录音捣鼓出来播了一遍,然后让学生练读。感觉读书和感悟没有联系起来。

执教《春联》的女老师参加过几次县里的公开课,业务水平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认可。我们校长平常很爱夸她。当然课堂流程、时间安排她掌控得很好。但是我觉得缺点也很明显。她是驻地完小的老师,这次讲课用的也是自己的学生,课排练得太熟了。从头至尾,每一次提问,学生都回答得分毫不差。课件出示问题,指生回答,出示答案,非常非常准确,连学生标画词句的次序也和答案的设定一点都不差。就这样一个说,出示答案,再下一个说,出示答案,再下一个,出示,再,出示------一直到结束,没有任何纰漏。感觉老师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按鼠标翻答案。学生声音洪亮、声情并茂。同一个班的学生,这节课的表现和昨天外校老师授课时的表现,简直有天壤之别!这样的课也许有人会觉得很好很成功。但是一切都是机械的呆板的,违背了课堂的生成性。我觉得这样流利的课,还不如生涩的好。这叫做“过犹不及|”。因为这堂课的教是假象,师生配合表演才是真相。教师引导的过程和学生学习的过程根本没体现出来,只是展示课下排练的结果。不过她的课件很漂亮,字写得很好,练习也设计的很好,这是值得学习的地方。这样的课用自己的学生上很顺利,但是答案预设得这么细致,如果到外地用人家的学生,再是新课的话,结果肯定不会是这样的。学生感悟的能力是有差别的,表达的方式是多样化的,答案是有误差的。那你要引导到一个个这么标准细致的结果上来,会手忙脚乱、力不从心的。时间也不会这么刚刚好,节奏也不会这么从容不迫。我是很不喜欢这种授课方式的。我在设计之初很多问题也是有答案的,但在几次试讲之后,我果断地删除了答案。让学生比较自由地去说,只要不违背文本的原意就是好的。这样老师和学生都比较自由也比较轻松,课也生动。我觉得答案还是开放一些好,课堂还是真实一些好。

即使是学生已经学过的课,我也会尽力打破他们那种背答案似的交流模式,而是让他们更深入、扎实和个性化地去解读文本。出错没有关系,学生在熟课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就是授课教师展示自己技巧和能力的契机。带领他们去发掘新的宝藏、探索隐藏的宝库、实现新的成长,使熟课也能激起波澜,这样的课才是有生命力的,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成长的课。没必要太顺,太顺没有思想的撞击,也没有真正的探究,一切浮于表面。

反思自己的课,也有不少不足的地方。我的板书比较简单,没有精心设计,字也写得不够漂亮。今天两位老师的粉笔字都很工整有力。我尽管前一天下午练了半节课那十二个字,但是一上讲台一捏粉笔,字又变回了原形。想上好公开课必须好好练粉笔字。尽管有多媒体,板书还是必须有的。再就是因为是熟课,我怕太顺利结束太快,前面课文弄得太细,中间学生出现一些错误,我又纠正了一下,虽然打开手机放在讲桌上,却忽略了看时间。等想起来去看时,已经快下课了,还有好多内容,所以最后一部分时间仓促,中间的过渡不好,内容出现无衔接地大转移。我发现后,用一句话简单地过渡了一下,但显然很生硬。连学生都感觉到了,我从别人那里听到一个学生对我的评价是前面讲得很细。那意思肯定是后面就有些潦草了。同样的原因,导致课文也没有总结就出示作业、结束。幸亏我磨课时删去了课件中课文总结的页面,为的就是可以自己根据时间掌握。其实还是那个小同事说得对,不要以为是学过的就会很进行得很快,因为平时老师的讲课,并不会涉及到这么多的方面。幸亏有他的提醒,我才删去了最后突击加进去的内容,不然时间会更紧。再就是我觉得有感情朗读我指导的不够好。虽然评课的领导肯定了我这个方面,但是我觉得自己还是有点放不开。导入的方式,我根据前两节课出现冷场的现象,采用了情感交流的方式。和其他老师用歌曲、谜语、成语等导入比起来,觉得不够新颖,不过我确实在一开始就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使整堂课都比较有活力,效果还算可以。领导评课也肯定了这一点,导入得失参半,算是勉强过关吧。还有就是教室里每排都有十一个座位,中间又有一条过道,我在讲课提问时,对北面的同学关注得比较多,过道南面的同学提问得少。只提问了举手的同学,没提问不举手的同学,对他们有所忽略,这是习惯,以后要注意关注全局。不过幸好我并没有只提问他们班主任指给我的几个“会大声”的学生,而是前面、中间、后面都提问到了。不像同事说的有个低年级老师只提问前面几个学生。

公开课究竟怎样才算成功?其实也是见仁见智的事。就像那个小同事说的,这个领导给你指导要你加上去的内容,让别的评委来听,有可能恰恰成了缺点,画蛇添足。别人的意见要虚心听,但是更重要的是有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有自己的特色和生命力。这就要求我们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敢于探索、善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