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艺术
老子推崇以弱胜强、以柔克刚,认为柔弱不是价值目标,目标是以柔弱的处世方式达到真正的坚强,查阅了相关典籍,以弱胜强出自于这句话,"将欲合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的以弱胜强充满了强烈的辩证色彩,在老子看来,水便是柔弱力量的象征--水滴石穿便是其最好的说明,轻轻地滴下来,可以再石头上穿一个洞。水具有道家最伟大的智慧,善于从最低下的地方寻找它的地平线,正所谓"大道若水""上善若水",这是一种近情的微妙的智慧。
最初对于道家思想的认识源于电视剧中的些许场景,江湖武侠片中总有一些道士偎红倚翠、隐于山林、没于闹市,俨然一副超凡脱俗的姿态,闭眼捻指悠悠道哉,"大道若水".最先自己的理解比较浅薄,以为只是一种心灵的纯净、澄明状态,保持精神上的一方净土。如今,细细想来,这样解释与理解未免太过狭隘。"大道若水"集合了为人处世的智慧,是我们心目中最高智慧和崇高性格的象征,从而实现诗意地栖居。
水,是处世的辩证,是交友的榜样,是惜时的警笛。老子之所以推行"上善若水",就在于老子认为人类最崇高最美好的品行要同水一样。极柔极刚,攻坚克硬,善于容忍,虚怀若谷,启迪人们工作中以柔克刚、事业上锲而不舍,老子的智慧就在于无为无争,以无为而实现大为,以一种隐逸的内在的力量禅悟大道无形、大音稀声,实现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独步气韵。善于韬光养晦,善于藏锋,这种生活智慧可以使人们保持内心的超脱和宁静,可以有效地环节心理压力、化解社会纷争、协调人际关系,使自己的生活得更轻松、更潇洒、更本色、更自然。
欣赏"大道若水"的那一种平和的心境。老子主张"见素抱朴"、"清心寡欲"、"知足知己",于我看来,本质在于"淡".淡薄名利、顺其自然,把自然主义由哲学的高度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层面,潜移默化而成为人们的常识和习惯,对人们的思维和习惯以及行为进行一次自觉的指导。然而,这种"淡"并不是提倡以消极颓废的心态看待人生得失,而是崇尚本真、洁身自好、纤尘不染。如今社会物欲横流,各种诱惑纷至沓来,人之本质的东西已在寻寻觅觅中丢失。周围人长吁短叹,纷纷叫嚷,"活着真累".我把现实社会中的朝里本真的"累"归纳为四点:交际过多,苦于应酬;受制于人,唯唯度日;迎合社会,失去自我;欲望过高,心为行役。这种累并非汗流浃背、腰酸腿疼或是头昏脑胀、两眼昏花,而是精神上的负累。然而遗憾的是,上述喊累者,多不能想想自己因何而累,故仍忙个不停、累个不休,甚至乐此不疲,以累为荣也。这种境地正如苏菲教派老师卡瓦贾。伊。帕格曼所说的"把自己关进了牢笼,情绪的牢笼,用的是你们自己亲设的牢栏".然而,试想当日渐风烛残年,当世界变化得只剩下钢筋、水泥、玻璃的时候,人往往更容易忆起曾经纯真无虑的童年时光,更能领略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意境,更能意会水木清华、似水年华、木本水源的气度和妙境。
返璞归真,于纷繁杂芜中保持一种淡然的心境,正如周国平先生"内在的从容"的思想境界,看白云在蓝天缓缓移动、白帆在蓝湖缓缓移动,闲暇之余,追寻自己的心去自然中寻找一份安宁,工作之余,别被功名利禄迷失了自己的心智,而偏离了自己的本性,做一个光明磊落、襟怀坦荡、清纯如水的人。
追求"大道若水"的那宽容大度的胸襟。老子有语,"江海之所以能为五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莫之能先",老子反对逞强,认为世间的纷争多由自矜、自伐、自是、自见、自彰也即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样态导致。众所周知,老子、孔子思想不合,老子反对孔子夸耀知识的行为,强调"不敢为天下先".当然,自己不能完全赞成老子的思想,只同意其中一些积极的意义。水往低处流,本身就是一种谦卑的姿势,虚怀若谷,以柔性的力量去打动人、去感染人、去熏陶人、去塑造人,这对于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企业文化建设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启迪人们更加注重文化、价值观、情感等软控制因素。并且启迪政府人员时刻关注最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强化"公仆意识",同时对于企业间上下级人事关系的处理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上一篇:性格的力量,与岁月共勉 见证人生永恒
- 下一篇:记忆中家乡美味系列之烙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