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游照母山
避喧嚣于尘世,访风景于晚林。初秋薄雾,虽夜而不休,飒飒林风吹拂,照母山复归于静谧恬淡。此时已无车嚣人哗,唯林间路灯闪着橘黄的光芒,将人形拉长,于是循着这影蜿蜒上行。
路上人行寥寥,老幼各有数对,亦有骑车的青年,上下其间,但人声却无冗长,似怕打破这静美的图画,反而是沿途树枝随风摇曳的沙沙声作响,似少女的低吟浅唱,要勾起人对往事的遐想。此时每个路人,看样子都抛开了生活的匆忙,更多的只是静静的走,眼睛里闪出的是从心底返照的光芒。
周遭的绿树和灌草,拥趸着这似带的林荫道,使这逶迤的林荫道也脱离了尘世而融入了这山林,间或两旁的灌草中还蹦出一两只熬夜的青蛙,倏忽间就消失在道的另一旁。这并不突兀,不会打破这静美的空间,因为图卷里蹦出的青蛙,本就伏在画中的草丛。
不像生活的图画,我们虽一步步在走,却很难看见前方道路潜伏的困难,而它们往往会
逐渐令我们失却对生活的思考。
路灯只是淡淡的光亮,忽然觉得脚下踩住了一个软软的东西,挪开后弯腰低头检查,却发现是一条三寸长的蚯蚓,还好,只是脚尖碰着了,没有立即让它涅飞灰。立即捡起旁边的一个小树枝,将它挑起放回路旁的草丛里。所幸没有遇到顽皮的孩童,否则它的性命。不保,佛学中生命的轮回,起因于世间的贪嗔痴罔,从而以因果律的方式使众生沉沦于六道循环,时间的对与错、情与爱,都会转化为因果的形式,善与恶的业力的交汇最终会引导我们来生新的因果,蚯蚓之于我,也许也在此形。成了未来的因果。冥冥中自有天意,就是指的因果律的表现形式,要勘透红尘,把握天意,需要累生累世的因果,我们不要指望明白天意,最重要的是以善意对待这一世的因果。
就在蚯蚓归入林间的那一刻,发现有一片树叶飘零在脚边,它并没有发黄,仍然翠绿,也许是感怀风中的愁绪,也许是为了伴着那远。方另一片树叶的衰亡,它就这样提前结束了母体的滋养。在这座山上,还有很多这样的树叶,究竟有多少是感染了季节的气息,多少又是伴着哀愁,我们无从得知。在量子力学的世界中,两个微粒间的关系会显得如此的纠缠,一个微粒可以同时通过两个孔洞。我想,这个尚待我们了解的自然中,也应该是有这样的情况。在物与物之间,一个物体的性状的改变会同时使另一个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且这种改变的传输是跨越时空的。情绪也就是这样一种微粒,不需要语言和身体的姿势,人们可以感觉到他人的情绪,同样的,树叶也应该会遵循这样的模型,当一方树叶飘落的时候,远方的某一片树叶也许会平添一丝愁绪或者衰广的讯息,当深秋来临的时候,自然就有了"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凄凉景象,同样也说不清是感到了季节的气息还是伴着哀愁。
照母山的夜总的还是宁静的,不宁静的也许只有各色的其间的路人,只希望这山的宁静能够使这些路人们的心,在此刻不再喧嚣和复杂,让山的静谧沉淀心中的不安和哀愁,重新记起旧日的欢爱和欣慰。
山上的风又轻轻吹起,清新而略带绿叶的香,在这个充满欢乐和哀愁的尘世间,只要能时常来感受一下这和煦的山风和绿叶的香,让心常归于平淡,相信在人生未来的路上,风景必定会特别恣肆旖旎。